《断舍离》读书笔记

今天刚看完 山下英子《断舍离》,做了一些读书笔记。

断舍离: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,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,让人生更舒适的 行为技术

断= 断绝 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
舍= 舍弃 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
离= 脱离 对物品的执念,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。

只有对当下的自己 合适且必需 ,也确实 在用 的东西,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。

我们总是忽视个人因素,武断地下结论说某种东西“好”还是“不好”,这是不恰当的。

入口是“断”的闸门,出口是“舍”的闸门。

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:

逃避现实型
执着过去型
担忧未来型

在断舍离里,要把时间轴 放在当下 ,而良心不安与担忧,其实是把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与未来。比起凌乱,堆积了聚焦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。

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,思考的主语是“”,而不是物品。

选择物品的窍门,不是“能不能用”,而是 “我要不要用” ,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。

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,直面物品,就是 直面真实的自己

只集中于一点做到 完美 ,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。

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时,要说“请收下”,不能说“给你”。

不断地重复 三分法 ,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。

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 七成 ;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限量是 五成 ;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,只能放 一成 东西。

通过 限制总量,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,自然而然地 提升了品味

整理收纳的时候,一定要方便自己取出,尽可能不让自己感觉到 压力 。因为即使是一点点的压力,都会让人觉得好麻烦,结果放弃取出的物品和回收物品。

如果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,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。关键词是“每次”。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,能够接受不足,拥有“知足”的观点的时代已经来临。

所谓断舍离,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依赖的自己,最终彻底脱离“没法收拾的自己”。
不管东西有多贵,有多稀有,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。能够 放开执念 ,人才能更有自信。

物品是 自身的投影。既然如此,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。

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,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 感谢与敬畏之情

物品 要用 才有价值—是为断
物品在 此时丶当下,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—是为舍
物品处于 恰当的位置 ,才能展现美感—是为离

文章目录
// Add comment count
|